蟾蜍會吃掉蟾衣并且撕的比較碎。蟾蜍渾身長滿了疙疙瘩瘩,身上的皮膚粗糙,還有不少的斑斑點點,這個樣子比較嚇人,就因為他長得丑,人們甚至給他取了一個癩蛤蟆的名頭,蟾蜍褪下來的皮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材。目前這兩種東西都是我國比較緊缺的藥材,在這兩種當中,蟾衣的價值比較高,如今市場上甚至賣了5000元一斤。奇怪的是,我們在野外幾乎沒有見過蟾衣的存在。那么野外的蟾衣都去哪里了呢?
吃掉蟾衣
其實在自然界的不少動物都會有蛻皮這個過程,每一次的蛻皮都意味著這個動物會比之前長大一些。不過是因為蛻完皮的蟾蜍身體會很疲憊、虛弱,為了可以快速補充體力,他們只能吃掉離自己最近的蟾衣。這種事情一般會發(fā)生在冬季的休眠期間,食物緊缺的他們只能吃下蟾衣,以保證自己可以活過冬天。
人工養(yǎng)殖
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才會在自然界很少見到蟾衣的存在。為了能獲得蟾蜍的蟾衣,我們只能選擇人工飼養(yǎng)蟾蜍,人工養(yǎng)殖的蟾蜍也會吃掉自己的蟾衣。在不斷的摸索下,人們發(fā)現(xiàn)只要在蟾蜍準備蛻皮的時候放入水中。在水中蛻皮的他們就不會吃掉自己的蟾衣,這種方法還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蟾衣的完整性。
撕碎蟾衣
不過蟾衣還是會被蟾蜍撕得比較破碎,這時就需要人工收集起來,隨后再慢慢拼湊成完整的樣子。只是蟾蜍在水中蛻皮比較有風險,因為水中存在的阻力,因此蟾蜍在水中蛻皮會更累一些,有可能會因此死亡。在野外,雖然不是所有的蟾蜍都會吃掉自己的蟾衣,但是在蟾蜍的蛻皮過程中,蟾衣會被撕得七零八落,很難有較完整的蟾衣,而且蟾衣很輕薄,容易融入周圍的景象,讓人難以發(fā)現(xiàn),還會被風吹起,導致蟾衣各奔東西,難以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