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的古族群中,羌人是一個非常特別的族群,與漢族同源共祖,且在中國文獻中出現得非常早。
現代考古學和語言學研究的主流觀點,在距今6000年前,現代各個說漢藏緬語族的民族很可能是擁有共同祖先,在距今5900年時漢藏語系出現了分化,當時生活在黃河流域的古漢藏人,一支向東遷徙成為了后來的漢人,一支向西遷徙成為羌族、藏族、緬族等,因此漢族與羌族同源共祖。
在文獻中,羌族出現時間非常早,可以追溯到五帝時代,《山海經》記載“伯夷父(顓頊師傅)生西岳,西岳生先龍,先龍是始生氐羌。氐羌,乞姓。”《史記》記載“禹興于西羌”。而從商代至今,史料上一直都有羌人的記載,如今羌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之一。
然而鮮為人知的是,早在商朝時期,與漢族同源共祖的羌族,在商朝卻有一段極為血腥的過去,商羌兩個政權之間長期互不相容,甲骨文揭開了殘忍的一幕,這或許也是姜子牙投靠周人的原因之一。
商朝中期最大的敵人——羌人
商朝晚期,最大的敵人有二,一是東方的東夷,二是西方的周人。東夷率先叛亂,由于臨近商族統治核心,又卡在食鹽、海貝、青銅等原料的路線上,導致紂王不得不先打東夷,由此使得周人的興起。然而,早在商朝中期時,羌人才是商朝最大的敵人。
武丁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他指揮商朝軍隊南征北戰(zhàn):向南多次深入荊楚之地,向北向西擊敗過朔方、土方、鬼方、羌方、夷方、巴方等勢力,大幅度拓展商朝版圖和勢力范圍,使商朝成為西起甘肅、東至海濱、北及大漠、南逾江漢流域,包含眾多部族的泱泱大國,史稱“武丁中興”。
根據甲骨文記載,武丁時代的羌人,生活在商朝的西部,主要活動在如今陜西西部及甘肅一帶,地廣人眾十分強大,在對羌方的戰(zhàn)爭中,武丁曾一次調動1.3萬人,取得了一次重大勝利,俘虜了大量羌人,但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成為生產者,其他的上至方伯、下至普通羌民,都在商王頻繁地祭祀中充當敬獻給神靈的“人牲”。
甲骨文中的羌字——反映商羌關系的變化
商朝對羌人的態(tài)度如何,透過甲骨文羌字,我們也可以看到當時非常殘忍的一幕。
甲骨文中的羌字(見下圖),一共有四種寫法,第四種是頭戴羊角頭飾之人的象形,本義為“牧羊之人”。
然而,早期甲骨文中的羌字(1-3),字形上還增添了一些繩索或刑具,背后反映的是商羌戰(zhàn)爭中,大量羌人成為商朝的俘虜,于是才會出現這樣的羌字。結合卜辭相關內容來看,加了繩索或刑具的羌人,是商羌關系最為惡劣的時期,他們的下場是可想而知的悲慘。
或許,曠日持久的對峙與戰(zhàn)爭,讓商羌都難以承受,商羌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和解,于是商代晚期的甲骨文羌字(下圖,第4種),就已經沒有繩索或刑具了。
龐大的羌族——姬姓姜姓或許都是羌人
羌人族群非常龐大,內部部落眾多,沒有形成統一政權,戎狄、先零、燒當、卑湳、卑禾、婼、參狼、鐘等等,他們都可以稱之為羌人。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姬姓姜姓或許都是羌人。
與“羌”同族的是“姜”(甲骨文見上圖A),上面一對羊角、下部一個女子,已被認定為姜字。對于這個字,如今普遍認為:羌和姜本義都是羌人,只是性別不同而已,“羌”是男羌人,“姜”是女羌人,后來作為民族稱“羌”,作為姓氏稱“姜”。因此,姜子牙是不折不扣的羌人。
近代著名歷史學家童書業(yè)認為:“‘姜’之即‘羌’,‘姬’之即‘氐’,‘姬姜’似即‘氐羌’”。所謂“氐羌”,是羌人中的一支,漢晉以后氐羌逐漸分流,成為介于漢族、羌族之間的又一個民族。綜合各種信息來看,說周人起源于“華夏”,或說周人起源于“戎狄”,兩者都不妥當,更準確地說,周人是來自西部的部族,與商代的羌人、周代的戎狄在血緣上更為緊密,因此姬周可能是“氐羌”,不是當時相對純正的羌人。
商周戰(zhàn)爭——商羌戰(zhàn)爭的延續(xù)?
商朝中后期,羌人內部出現嚴重分化,部分開始農耕,部分繼續(xù)放牧,于是農耕的羌人逐漸與華夏融合,并被商朝所接納,最終成為了華夏的一部分。
比如,位于山西西部的呂國,姜子牙的故國,定居農耕,就是商朝西部的重要屏障,甲骨文卜辭中還有商王關心呂國“受不受年”(豐不豐收);但也有部分羌人繼續(xù)放牧,古公亶父遷岐就是因為狄戎入侵,某種程度上可以視為羌人內部的紛爭。
古公亶父遷岐之后,迅速與羌人聯姻,他的妻子就叫“太姜”,由此從一個逃難部族在岐山站穩(wěn)了腳跟。由于商朝需要周人抵擋北方的狄戎,于是扶持了周人,古公亶父第三子季歷的妻子“太任”,就是武丁嫡長子祖己的后代。最終,周人整合了羌人勢力,并在商朝的扶持下,只用了幾十年,就成長為了西部霸主。
因此,姜子牙與呂國后來投靠周人,既是順從大勢,也與他們的羌人身份關系密切,畢竟之前羌人與商朝有過一段血腥過去。
可見,從某種意義上說,商周戰(zhàn)爭其實是商羌戰(zhàn)爭的延續(xù)。
最后,至于商羌嚴重對立的原因,筆者認為與雙方的生產方式有關,羌人是游牧經濟,天然具有侵略性,而商朝是農耕經濟,因此大概是羌人持續(xù)入侵搶劫,引起商王朝的憤怒與反擊。當部分羌人開始定居農耕之后,商朝又能與之和解,乃至接納其成為屬國。這一幕,猶如后世北方游牧民族與中原王朝的宿命戰(zhàn)爭一樣。因此,中原農耕王朝與北方游牧勢力的戰(zhàn)爭,早在商朝時就已經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