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說孔子是喪家狗孔子本人也曾承認。據史記記載,孔子一直都是空有抱負,卻是無處施展的狀態(tài),而他在周游列國的過程當中,也是遭遇到了不少難堪事,在宋國時差免被宋司馬斬首,到了鄭國又因故與弟子走散。當時子貢向路人詢問,路人回復說,看到過一個那么累累若喪你家之狗的人,看起來了就像是他的師傅。后來子貢按照路人的指點找到了孔子,緊接著他氣憤的把路人的評價告訴了他,孔子卻是豁達的表示,然哉然哉。
形容孔子
顯然是認同了路人的評價,不過說起來也是挺諷刺,子貢雖不認同路人的說法,但還是按照了路人的指示就找到了孔子。如果說以這個故事為背景為前提,再去看看北大教授李玲評價,你會發(fā)現還真的就沒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喪家狗作為一個詞語來說,確實是辱罵他人的一個意思,但是聯(lián)系故事背景你會發(fā)現這不過是北大教授的一個觀點而已。
詮釋文學
用這個詞除了顯示他個性的文學創(chuàng)作之外,也是想用簡單易懂的現代化來詮釋傳統(tǒng)的經典文學,最重要的就是它能夠起到一個很好的宣傳的噱頭,這是一本很好的文學作品。而北大的教授李玲之所以用喪家狗來形容孔子,其實是想人沒看清真正的孔子,畢竟的孔子已經是被歷史神話,如今的人們只知道孔圣人,但卻忽略了孔子,他是一個人,并且是一個不幸的人,始終是懷才不遇。
孔子形象
他之所以能夠名垂千古,主要是得益于他是歷史上第一位教師,因為桃李滿天下,所以說在孔子離世之后,他的學生們?yōu)榱思o念他,將他的一些經典語錄與思想記錄了下來,就有了論語這一本書。正是因此,孔子的形象才會流傳千年至今,連他自己是想不到他的言論竟有如此偉大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