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歷史趣聞 > 正文

張廷玉索要封賞,乾隆怒削其爵位,多年后才發(fā)現(xiàn)張廷玉的真正用意

張廷玉歷經(jīng)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是名副其實的三朝元老,死后還獲得了配享太廟的殊榮,可以說是亙古未有的大寵臣。

都說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便會萬劫不復,可張廷玉輔佐祖孫三代,卻一直身居要職,手握重權(quán),可見張廷玉的為人處世,有多么通透。

但在晚年時期,這位頗有威望的老臣卻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不斷地向乾隆索要封賞,最終惹得乾隆火冒三丈,將他削去了爵位。

可張廷玉卻一臉淡然,仿佛這件事早就在他的意料之中,但就在張廷玉彌留之際,人們再次回想起這件事來,卻無一不在感嘆張廷玉的厲害,這到底是是為什么呢?

三朝元老

張廷玉出生于一個官宦世家,從祖父一代開始,張家就已經(jīng)在朝中站穩(wěn)了腳跟,因此張廷玉考中進士后,就進入了官場。

在康熙執(zhí)政前期,張廷玉并沒有參與到朝政中去,他的官職大多比較清閑,直到后來,張廷玉的才華才得到康熙的賞識,從此真正踏上仕途。

由于康熙帝對他的重視,再加上張家在朝中的勢力,張廷玉的仕途一日千里,在朝中的地位也是水漲船高。

雍正參與奪嫡之后,便開始培養(yǎng)自己的勢力,而張廷玉無疑就是他最好的選擇。

因為當時的張廷玉正處于風華正茂,又天賦異稟,剛好符合雍正的用人標準。并且張廷玉是康熙信任的大臣,其父張英又是雍正的恩師,這一切都讓張廷玉與雍正的關(guān)系,變得緊密起來。

后來雍正登基,他所扶植的力量就開始占據(jù)朝中要職,張廷玉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員。他同時兼任了禮部尚書、大學士、軍機大臣等多個職位,很快就成為了一位中樞重臣

而且張廷玉在大清國史的編纂、軍機處的設(shè)立、鎮(zhèn)壓準噶爾等一系列的重要政治活動中,為大清的發(fā)展和政治體制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雍正生命垂危之際,他對張廷玉的忠心贊不絕口,認為張廷玉是難得的肱骨之臣,所以在最后一道圣旨中,雍正賜給了張廷玉配享太廟的殊榮。

削去爵位

乾隆登基之初,對張廷玉還是極為重視的,但張廷玉似乎是年紀大了,腦子也不靈光了,一直向乾隆索要賞賜。

甚至退休之前,還找乾隆要了一份保證書,以免乾隆忘記了雍正賜給他的那份榮耀。

乾隆面對眼前“無賴”的張廷玉,氣得七竅生煙,不過看在張廷玉是三朝老臣的份上,他也就同意了張廷玉的種種要求。

結(jié)果讓乾隆沒有想到的是,張廷玉越發(fā)目中無人,他自己不去領(lǐng)賞,反而讓兒子來代領(lǐng),這無疑是在挑戰(zhàn)天子的權(quán)威。

乾隆得知消息后勃然大怒,準備讓張廷玉給個說法?墒沁沒等他把旨意傳給張廷玉,張廷玉就主動找上門來道歉了。

然而,乾隆卻更生氣了,因為他的旨意都還沒有發(fā)出,張廷玉卻事先知道了,這不是就在說明自己的身邊有張廷玉安插的眼線嗎?

所以乾隆一怒之下,直接削去了張廷玉的爵位,還剝奪張廷玉配享太廟的殊榮。有人說,張廷玉這是年紀大了,腦子也不好使了,所以才會干出這種蠢事來。

但事實上,張廷玉做法正正體現(xiàn)了他的高明之處。眾所周知,張廷玉與鄂爾泰是一生之敵,兩人的爭斗持續(xù)了數(shù)十年,而這背后都是皇帝在推波助瀾。

因為皇帝根本不可能全然信任自己的臣子,所以才會讓滿臣與漢正相互爭斗,以維持政局的平衡,這就是君王的馭下之術(shù)。

可是此時鄂爾泰已經(jīng)去世,只留下張廷玉又有何用呢?讓張廷玉一人獨大,就是在培養(yǎng)下一個鰲拜,這個道理統(tǒng)治者明白,張廷玉更加明白,所以張廷玉才會選擇以這樣的方式,消除乾隆對張家的忌憚之心。

張廷玉死后,乾隆又將削去的爵位和殊榮全部還給了他,他的后人也因此得到庇佑,一個個都身居要職,成為了乾隆的左膀右臂。

可以說,張廷玉這一招,完全就是在給子孫后代鋪路,他的高明實在是讓人稱嘆。

分享至:

歷史趣聞相關(guān)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