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子孫長期以來無法解讀夏朝的證據,這令人感到遺憾和難堪。我呼吁兩岸學術界合作,重新解讀甲骨文,尤其是夏朝相關的內容。
建議在北京大學或清華大學成立一個"先秦文字工程搶救中心",并盡快組建綜合學科小組,糾正以前對"司母戊"、"司母辛"鼎和"婦好"墓的錯誤解讀,并對展覽、宣傳題材進行重新編寫,尤其是糾正教材中的內容。
作為華夏子孫,夏朝的歷史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長期以來無法找到讓世界相信夏朝存在的證據,這使人們無法證明民族的悠久歷史。
實際上,夏朝的證據并不缺乏。很多甲骨文中記載了與夏朝相關的內容,特別是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很多是關于夏時期農業(yè)種植、生活習俗和國家管理的記錄。然而,由于以前的解讀方法存在重大錯誤,將這些內容錯誤地解讀為商王卜辭。導致對這些內容的錯誤解讀或無法解讀,失去了對夏朝的了解。
今年5月,三星堆出土了一件極其重要的"夏"字的甲骨文,這應該是迄今為止最早的"夏"字的甲骨文。根據第二階段文字特點和其他旁證,結合這些因素,可以得出這個結論:這件文物應該是最早的"夏"字的甲骨文。為什么對這樣重要的文物不敢承認,還需要進一步探討。此外,從三星堆出土的文物證據還顯示,三星堆可能是瑪雅文明的發(fā)源地。
如果沒有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以及對它們形狀和紋飾的研究,人們很難揭開這些謎題。我認為有必要在北京大學或清華大學成立"先秦文字工程搶救中心",并呼吁兩岸合作解讀甲骨文,利用臺灣保存的大量甲骨文進行研究。
以前對甲骨文的解讀方式存在致命錯誤,需要重新糾正。甲骨文的文字發(fā)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圖畫、介于圖畫和文字之間的形式,以及簡化的線條文字。大多數甲骨文屬于第二階段的文字形式,不能用第三階段的單一文字去一一對應。我們需要用幾個字或一句話來描述甲骨文所表達的意思,并指出可能或能夠對應當今的哪個漢字。只有這樣才能正確解讀更多甲骨文所記錄的內容。
我進行了實戰(zhàn)破解一些難解的甲骨文,發(fā)現以前的解讀方法都是錯誤的。例如,一些被認為特別難解的甲骨文實際上可以在幾分鐘內解讀出來。對于殷墟甲骨文的解讀,以前被錯誤地認為是商王的占卜內容,而實際上是關于農作物種植方法的記錄。
甲骨文中還有一些簡單的字符,與當今的字符或文字表意相差很遠。這些字符在甲骨文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必須正確解讀,否則可能影響整篇文獻的理解。同樣,甲骨文中還有一些起關鍵作用、方向性重要的字,也必須正確解讀,以避免出現方向性錯誤。
特別需要緊急糾正的是國家博物館收藏的"后母戊"鼎和社科院館收藏的"后母辛"鼎,以及"婦好"墓中的銘文。對這些銘文的錯誤解讀導致了嚴重的誤解。因此,建議對這些鼎的命名進行修改,統(tǒng)稱為"華夏方鼎",具體加上出土的地名,例如"安陽華夏方鼎"。同時,對"婦好"墓進行重新解讀,特別是對其中的甘蔗釀酒、制糖文明進行深入研究。這需要組建一個由考古、古文字、民俗、科技史、釀酒、發(fā)酵及制造器具等領域專家組成的小組。
整個工程的規(guī)模龐大且艱巨,但為了不辜負我們的祖宗和對子孫后代的責任,必須重新進行。我們不能因為固守傳統(tǒng)而拒絕改變,學術界的權威專家更應該擁有追求事實的精神。
最后,我強調再次呼吁抓緊在北京大學或清華大學成立"先秦文字工程搶救中心",并呼吁兩岸合作解讀甲骨文。臺灣也保存了大量的甲骨文,通過合作解讀這些文字,我們可以重新糾正并整理這些寶貴的文獻,同時培養(yǎng)后續(xù)人才。
通過重新解讀甲骨文,特別是找出與夏相關的文獻記錄,能夠更好地理解夏朝及華夏文明的歷史。對于我們作為華夏子孫來說,夏朝的歷史是極其重要的,而這一歷史長期以來一直沒有得到清晰的解讀。通過重新解讀甲骨文,我們可以找到夏存在的證據,進一步確認我們華夏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這不僅是對我們祖先的尊重,也是對我們民族文化傳承的負責。
我呼吁抓緊成立"先秦文字工程搶救中心",并積極展開兩岸學術界的合作,共同努力解讀甲骨文,以揭開夏朝及華夏文明的歷史之謎。我們應該盡早糾正過去的錯誤解讀,并重新編寫展覽和教材,確保正確的歷史知識傳授給下一代。這是一個艱巨而重要的工程,但為了不辜負幾千年前的老祖宗和對子孫后代的負責,必須勇往直前,將這一工作推進到底。
通過重新解讀甲骨文,將能夠更好地理解華夏文明的起源和發(fā)展,讓夏朝的歷史重現光芒。讓我們共同努力,為重新解讀甲骨文作出貢獻,為華夏文明的傳承和發(fā)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