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在進步,經濟在發(fā)展,老百姓餐桌上的海鮮品種真是讓人眼花繚亂。一般人在挑選海鮮上時,都會挑選新鮮水活的,但是帶魚卻成了少數案例。所以消費人群多是年輕男女,趕不上新鮮的魚肉,又怕踩雷,帶魚成了最好的選擇。超市和菜場的帶魚都是冰凍的,難不成是內陸城市離海遠,便吃不上新鮮的?既離海遠,怎有些海鮮是活蹦亂跳的?
市面上各種帶魚銷售渠道都是含冰銷售,包括線上和線下。原因有二,一是帶魚生理條件,二是帶魚的捕撈方式。

在我國帶魚資源豐富,是漁民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正所謂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由于海水壓強和空氣壓強不一致,帶魚無法適應高低壓的變化,血管變形爆破。當然也有補救措施,調整捕撈網從深海中至淺海的速率,慢慢上岸,即帶魚自身適應條件。這樣漁民的捕撈速度慢了好多,自然是不樂意這樣做的。除了帶魚,其他魚類也會存在這個問題,因為在超市等地方看到不完整的海魚都是這個原因,除內陸地區(qū)吃不上活帶魚,海邊城市也是冰凍帶魚為主。

由于捕撈帶魚的方式以海釣、拖網捕撈、雷達網捕撈等為主,都是瞬間使帶魚從深海轉至淺海,都會存在帶魚瞬間失活和死亡現象。海釣帶魚成本高,適合玩票,品質上乘。漁民主要拖網捕撈,網會割裂帶魚造成殘缺,品控不能把握。因帶魚人工養(yǎng)殖目前技術不過關,存活率較低,漁民不愿意為活的帶魚折騰運輸成本,通常處理方式是打撈上岸后冷凍處理,再銷售。

帶魚口感細膩,物美價廉,適合減脂健身人士烹飪。在日常挑選帶魚時,選擇身上發(fā)亮有彈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