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文學家們最多的文藝活動就是寫詩,詩文也能夠傳播得更加的廣泛,其中不少詩流傳到如今仍然膾炙人口,比如說杜牧寫的《泊秦淮》中的名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那么商女不知亡國恨的國指哪個朝代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商女不知亡國恨”出自杜牧的《泊秦淮》之中,描述的是詩人杜牧在看到亡國的商女仍然歡聲歌唱,由此感到悲涼的情景。那么商女不知亡國恨的國指哪個朝代,雖然詩人杜牧是唐朝人物,但是他描寫的并不是唐朝的事,其中《玉樹后庭花》是運用的一個典故,指的就是南朝陳后主的故事,后世將《玉樹后庭花》看作是亡國的代名詞,也是借陳后主諷刺晚唐統(tǒng)治者的意思。
杜牧是唐代的杰出詩人,杜佑的孫子,因在家中排行十三,因此也被稱為杜十三。杜牧從小就才華出眾,還寫了十三篇《孫子》注解,曾獻計平虜,二十三歲時就作出了著名的《阿房宮賦》。杜牧長大后入朝為官,因為詩文好,人們將他和李商隱齊名,二人并稱為“小李杜”,晚年杜牧就居住在樊川別業(yè),世人將其稱為杜樊川。
《泊秦淮》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是詩人在晚上游歷秦淮的時候觸景生情寫下的一首詩,前半段寫的是秦淮河的夜景,后半段就是詩人抒發(fā)自己的感慨,借著陳后主的典故來諷刺只顧著醉生夢死、貪圖享樂的晚唐統(tǒng)治者,也表達出了詩人對于國家命運的關(guān)懷和憂患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