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在網(wǎng)絡上看到“哥特式風格”這個詞,不太了解歐洲的人,可能就不太清楚“哥特式”這個詞語的意思。那么“哥特式”是什么意思呢?接下來大家就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哥特式”指的是一種藝術風格,起源于11世紀,流行于13到15世紀。
“哥特式”中的“哥特”是英語“Goth”的音譯,“Gothic”也是源自“Goth”這個詞,指的是“哥特人”;還有一種說法是,“Gothic”源自德語“Gotik”,詞源“Gott”的音譯是“哥特”,意思是上帝,因此“哥特式”也可以理解為“接近上帝”的意思。“哥特式”最早是用來區(qū)分中世紀時期的藝術風格,“哥特式”的標志性元素有,恐怖、死亡、巫術、古堡、深淵、黑夜、吸血鬼等等;藝術主題是黑暗、恐懼、孤獨、絕望等等。
“哥特式”來源于公元3到5世紀的德國哥特族人,他們侵略意大利并瓦解羅馬帝國;15世紀,意大利人為了振興古羅馬文化,于是開始了文藝復興運動。由于意大利人難以忘懷德國哥特族人瓦解羅馬帝國的情感,于是為了區(qū)分這一時期,他們就將中世紀時期的藝術風格稱呼為“gothic”,即“哥特”,意思是“野蠻”。
“哥特式”在各類藝術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比如建筑、雕塑、繪畫、文學、音樂、字體等等。“哥特式”藝術的特征有夸張、不對稱、復雜、多裝飾、多線條等等;代表元素有蝙蝠、玫瑰、古堡、烏鴉、十字架、鮮血、黑貓、教堂墓園等等。“哥特式建筑”是我們比較常見到的,關于“哥特式建筑”的含義,感興趣的可以去哥特式建筑是什么意思中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