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孝是包括孝感動天、賣身葬父以及棄官尋母在內的諸多孝順的行為,24孝自古便流傳下來,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xiàn)代,都有極高的知名度。過去的許多文人以24孝為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但是從現(xiàn)代道德倫理的角度出發(fā),24孝雖然有值得提倡的地方,但是也有許多愚孝的行為是不建議人們去做的,可見24孝的內容也是飽受爭議的。
孝感動天是指舜不計前嫌,對繼母和弟象破害自己的行為不予計較,反而還對他們十分友好,這份孝心甚至感動了上蒼。滌親溺器則是指黃庭堅不嫌臟亂,親自洗刷老母親的便器和便桶,十分孝敬母親。
戲彩娛親是指老萊子為哄父母開心,不惜做出許多小孩子才會做的動作,玩小孩子的玩具,甚至在摔倒后模仿小孩的哭聲。棄官尋母是指朱壽昌為尋得生母,不惜辭官跑到千里之外的地方與母親和弟弟團聚。
郯子為救雙目患有眼疾的父母,不惜親自披上鹿皮,偽裝在鹿群中,試圖取到鹿的母乳,還險些被獵人射殺。乳姑不怠是指唐夫人對自己的婆婆長孫夫人十分孝順,甚至用乳汁喂養(yǎng)婆婆,讓長孫夫人十分感動。
仲由為了讓父母吃上大米,因此一年四季都徒步數(shù)百里背重重的米袋回來。嘗糞憂心是指庾黔婁為了確定父親的病情如何,親嘗父親糞便的味道。
噬指痛心是指子輿有一天上山打柴時,家中來客,其母因不知如何招待十分心急,以至于咬破了手指。子輿回到家中后,看到母親手指被咬破十分痛心。恣蚊飽血是指吳猛為了不讓蚊蟲擾父母安睡,于是便赤身坐在蚊帳外,吸引蚊蟲咬自己,讓父母安心睡去。
蘆衣順母是指盡管閔損的繼母在大冬天讓他穿蘆花做的衣服使民損受凍,閔損也不愿讓父親休掉繼母。扼虎救父是指楊香為救險入虎口的父親,不顧自身安危將老虎的脖子掐住,讓父親得以脫身。
親嘗湯藥是指漢武帝劉恒即使貴為天子,但在照顧母親的種種事情上仍然堅持親力親為。他不僅親自照顧母親穿衣和飲食,就連湯藥也要親自嘗過之后才放心讓母親食用。臥冰求鯉是指王祥在知道繼母不待見自己的情況下仍然臥在冰層上,用體溫暖化冰層,捉到鯉魚給繼母吃。
拾葚異器是指蔡順由于家境貧寒只能與母親撿拾桑葚吃,為了讓母親吃更甜的桑葚,蔡順便將紅色和黑色的桑葚裝在不同的袋中。哭竹生筍是指孟宗的母親急需鮮竹筍治病,而苦于竹子未生筍不能尋得,于是孟宗便跑到山上一直哭,竹子竟然長出了筍。
埋兒奉母是指郭巨擔心自己剛出生的兒子會影響自己供養(yǎng)母親,浪費家中物資,于是和妻子商議要將孩子活埋。聞雷泣墓是指王裒知道母親生前最害怕打雷,于是便在雷雨天時,跑到山上母親的墓前邊哭邊安慰母親不要害怕,十分孝順。
賣身葬父是指董永為換取父親的喪葬費用,不惜在亂世中委身于一家富人家中做奴仆,好在后來為他人相救。行傭供母是指江革為躲避戰(zhàn)亂背著母親四處逃竄,路上有賊人欲殺死他,江革哭訴母親無人供養(yǎng),賊人感其孝心便放他一命。
扇枕溫衾是指黃香因為年幼喪母,于是對父親極為孝順。夏天時,黃香在父親睡前幫其把枕席扇涼。冬天時,則用身體幫父親暖被窩。涌泉躍鯉是姜詩與其妻龐氏十分孝順,一次姜詩以為龐氏怠慢父母將其趕走。等誤會解開,龐氏回家之時,家中的井涌出了母親愛喝的長江水。
刻木事親是指丁蘭因雙親過世,十分思念父母,于是用木頭刻出父母的樣子,每日盯著看,睹物思人。甚至在得知妻子不尊重木像后,休掉了妻子。懷橘遺親是指陸績去他人家中做客,將他人用來招待的橘子藏在衣袖中帶回去給母親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