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維農之囚是指法國國王強制讓羅馬教廷遷徙到阿維農地區(qū),形同囚徒,受到法國國王的掌控,在歷史上被稱為阿維農之囚。羅馬教廷是指天主教的教皇,原本長居在意大利,但在1305到1378年這段時間中,都居住在法國阿維農,受控于法國國王。
一、阿維農之囚的由來
原本羅馬教皇的地位也是非常之高,天主教徒們都會聽從于教皇的指示,然而在1296年,時任法國國王的腓力四世下令要征收教會的所得稅,當時的教皇卜尼法八世對此表示強烈反對,并且命令教士們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不得交納所得稅。
而腓力四世就禁止了所有貴重金屬的出口,使得教皇無法獲得收入,因而被迫投合。不過之后教皇卻又發(fā)出敕諭,將腓力四世的教籍開除,因此腓力四世抓捕了教皇特使,并將羅馬教皇也抓了來,對其極盡侮辱,最后羅馬教皇因受到驚嚇而死。
此時的羅馬教廷等于已經被法國國王所接管了,因此之后的幾任教主都是法國人,而腓力四世也趁此機會將羅馬教廷遷至阿維農,羅馬教皇也正式淪為了法國國王的工具人。并且持續(xù)了70年之久,在歷史上也就有了阿維農之囚的說法。
二、阿維農之囚的意義
阿維農之囚的西方歷史文化中也是比較有重要意義的一段歷史,象征著教權文化在那段時期的衰落。彼時王權與教權形成沖突,最終王權勝出,教皇曾經是西歐最高地位的象征也隨之消失。王權變成了被民眾認可并效忠的對象。同時,也促進了民族意識的產生。
由于西歐在十四世紀時便有了資本主義發(fā)生的苗頭,為了能夠促進經濟發(fā)展,消除掉封建割據變得日益迫切,也因此王權成為了唯一方式。當時各國國王都以加強王權為目的,阿維農之囚便是西歐從教權轉變成王權過程中重要的一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