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點三,為什么要約上李洪海?
通過上述分析,孟照國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地沒有在當天前去搞“探測汽球”,讓人們不知道他那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但通過第二天的約上李洪海來看,可以斷定孟照國第一天不前往搞探測汽球的直接原因是與李洪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的。也就是說,他之所以放棄當天就能得手的機會,是因為身邊沒有李洪海這個“幫手”。我們先設想一下,如果李洪海第二天因嫌路遠或因有別的事情而不愿意去或不能夠去,孟照國還會一個人上山去搞探測汽球嗎?唯一的合理答案,那就是不去。道理非常簡單,第一天孟照國在距離“探測汽球”僅5里路時,他都沒有去搞,如今一切回到了起點,離“探測汽球”有60多里路,因此他只會更加以地不會去搞。也就是說,只要沒有李洪海,孟照國是根本就不會上山搞探測汽球的,因此不難看出,孟照國的真實目的,并不是非要把探測汽球搞到手不可,而是非要讓李洪海陪同自己一起上山不可。顯然,李洪海上不上山,比搞不搞探測汽球更為事關重大,李洪海的作用,已經超出了搞探測汽球的范圍。因此,李洪海超出搞探測汽球范圍之外的作用,才是孟照國真實目的之所在。所謂的搞探測汽球,其實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僅僅只是一個幌子而矣。
李洪海陪同孟照國上山之后,并沒有搞到探測汽球,而是成為了孟照國目擊外星飛船的一個“旁證”。李洪海超出搞探測汽球范圍的作用已經顯現(xiàn)無遺,也就暴露出了孟照國的真實目的,他需要的是一個“目擊旁證”,以此來使他的故事讓人們更加地相信。
疑點四,為什么沒有在遠距離時白色物體再次進入視線的經歷?
孟照國第一天目擊白色物體是在相距約5里處,但第二天與李洪海上山時,卻完全沒有在類似距離上再次看到白色物體的經歷,而是直接走到離白色物體僅相距約200米左右時才看到白色物體的經歷。這一看似很小的細節(jié)可能是調查者因疏忽而忘了問,但孟照國與李洪海卻并不存在因疏忽而忘了說的可能性,因為這對他們而言是必然的經歷。只要他們講述了這一經歷,調查者是不可能吝嗇這這點筆墨的。
為什么說孟照國與李洪海不存在因疏忽而忘了說的可能性,一方面是孟照國說服李洪海上山,就完全有必要讓李洪海在第一時間看到白色物體,以證明其所言不虛,讓李洪海心里踏實。另一方面是李洪海并沒有見過這個白色物體,必然要求在第一時間內看到這個物體。而如果李洪海真的在第一時間看到了這個白色物體,將必然使他大腦產生第一個興奮點。我們知道,6月9日孟照國向導林場取證隊上山后就突然變得神智不清記憶不清了,有關細節(jié)的講述將全部落在李洪海一個人身上,李洪海是不可能將這一必然經歷并且是第一個興奮點的細節(jié)忘記了講述的。而孟照國恢復神智記憶之后,生怕李洪海對人們的講述存在遺漏,還特意地補充了“其實是李洪海先遭電擊的”這一細節(jié),足見孟照國對細節(jié)問題是相當地敏感和關注,而如此地敏感和關注,孟照國本人是不可能疏忽掉這一必然經歷的細節(jié)的。
由此可見,孟照國與李洪海共同上山之時,根本就沒有發(fā)生過在遠距離看到白色物體的經歷,外星飛船所在的位置,仍然是孟照國第一天所看的準確位置,但第一天能夠遠距離看到,第二天就完全地看不到了,這不僅令人生疑,而且必然讓人感覺到其中必有蹊蹺。
疑點五,從孟照國(與李洪海)的角度,他是怎樣看出形似“蝌蚪”的?
孟照國稱鳳凰山南坡上的金屬怪物長約50米,高約2、3米,那么按其比例關系,類似于學生用的直尺最大視面的形態(tài),顯然在這樣的細長條形里做圖,是絕對不可能畫出“蝌蚪”形的。但孟照國為了清晰直觀地向人們介紹這個物體,親自用泥制作了一個模型,其形態(tài)千真萬確象是一個蝌蚪,與他向人們所口述的象“蝌蚪”形狀是完全吻合的,但卻已經完全地脫離了他所稱的長度和高度所形成的比例關系。這說明孟照國在描述外星飛船外形上存在明現(xiàn)的自相矛盾。怎樣理解孟照國出示的模型圖呢?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俯視圖,即平視時僅僅只看到了它的側面,高度的確只有2、3米,但從高處向下俯看,則可清晰看到它的縱深輪廓,看上去就如同蝌蚪形狀。但是孟照國俯視外星飛船是根本就不可能的。
鳳凰山海拔1633米,是長白山系張廣才嶺之首。山頂坦緩平闊,有數千畝之大。而外星飛船降落地,距離頂峰約500米至700米,正處于坦緩平闊的范圍之內。因此,外星飛船的降落地點仍處在一個相當高的海拔高度。而到達鳳凰山南坡的必經之途,所有山嶺的海拔高度都比鳳凰山要低,所以,無論眼睛看得多遠,最多僅僅只是一種平視的角度。而一旦接近鳳凰山后,則完全地變成了仰視角度,根本不可能看到只能由俯視所才能看到的外星飛船的全貌。
那么,會不會是孟照國在造訪外星飛船基地時俯視看清了這個外星飛船的全貌?這是完全可能的,問題是在孟照國還沒有造訪外星飛船基地之前,他就已經向山民們描述了外星飛船是一個“蝌蚪”形狀,而且在關洪聲當時對他進行采訪時,他就已經用粉筆在地上畫出了外星飛船的“蝌蚪”形狀。
由此不難看出,孟照國所稱的象蝌蚪形狀,完全是孟照國頭腦中構劃出來的虛幻圖像,當他把這個虛幻的形狀置放于現(xiàn)實之中時,破綻就顯現(xiàn)出來了。這一直接的破綻已經完全徹底地推翻孟照國整個的謊言故事,但為了能讓讀者全面地了解孟照國的故事的可信度有多大,破綻有多少,筆者還是對他的故事作全面分析。目的是不僅將孟照國的故事捅漏,而是要將它拆散架,不給鳳凰山事件留下任何的僵而不死,死而復生的可能性。
疑點六,為什么要推李洪海到石塊下躲藏而他自己卻并不躲藏?
孟照國在相距約200米處時看清白色物體并不是探測汽球,而是一個從未見過的金屬怪物,便立刻將李洪海推到石頭下躲藏起來。按李洪海的講述,他是看到了這個金屬怪物的。不過,一路上李洪海連白色物體的影子都沒見著,而在剛剛可以見著的關鍵時刻,卻被孟照國給推到石頭下躲藏起來,因此有必要給李洪海是否真的看到外星飛船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也就是從這一刻起,我們已經能從孟照國的“推”與李洪海的“藏”區(qū)分出了主角與配角的關系,這一角色的分配不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而是由孟照國本人掌控的。孟照國的主觀意識上就是要把自己當成了主角的角色,而把李洪海當成了一個配角的角色。結合前面的分析,沒有李洪海,孟照國是根本就不會去搞探測汽球的,從表面看,李洪海這個角色的地位甚至是高于孟照國的,但現(xiàn)在突然之間,李洪海的角色地位一落千丈,從中不難看出,李洪海僅僅只是被孟照國所利用和支配的一個小角色而矣。
轉入對孟照國心理的分析,孟照國的一“推”,則意味著孟照國已經意識到危險的存在,而李洪海的被“推”,則意味著李洪海尚未意識到危險的存在,這也間接地證明了李洪海當時并沒有看到白色物體。既然危險性是由孟照國意識到的,那么孟照國在推李洪海躲藏之后,他自己必然地也要躲藏,但他自己卻并沒有躲藏。所謂所己所無欲,勿施于人,孟照國自己都沒覺得有必要躲藏,為什么卻非要讓沒有意識到危險根本就不害怕的李洪海躲藏呢?這顯然不符合正常人的心理,也暴露出了孟照國心里有鬼。那么孟照國心里到底有什么鬼呢?
疑點七,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冒險接近怪物?
孟照國既然已經意識到危險的存在,就必然會審時度勢,在如此荒山野嶺之中,身處無援之境,首當其沖就是考慮撤退。但孟照國反其道而行之,非要接近那個已經完全看清楚了的金屬怪物,結果被金屬怪物發(fā)出可怕的吼叫聲和電擊而阻擋,被迫退回到李洪海藏身處。這個時候,孟照國已經不僅僅只是意識到潛在危險的存在,而是親身感受到危險的真實性,并且已經意識到接近金屬怪物只能是徒勞。但孟照國令人匪夷所思地再而三地接近金屬怪物,可謂是到了黃河心不死,撞了南墻不回頭。那么孟照國接二連三地企圖接近金屬怪物的目的又何在呢?難道是為了看的更清楚?看得更清楚只需接近一次就足夠了,沒有任何必要接近三次。難道是希望會有什么奇跡出現(xiàn)?明知金屬怪物不讓他接近,孟照國豈不是巷子里趕豬,大腦有些轉不過彎來?難道是孟照國的好奇心理占勝了恐懼心理因此而變得恃無忌憚?人們常嘲笑葉公好龍,只喜歡假龍,一見到真龍就嚇得魂飛魄散。不過葉公的心理,正是人類的正常心理和共通心理,想信有許多人都希望自己能有幸看到外星飛船,甚至與外星人進行接觸,但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個外星飛船從天而降,在心理感覺到危險的距離范圍之內沒有逃走或躲藏的,只能是因為人嚇傻了,腿嚇軟了。從李洪海老老實實地躲著不出來,以及他對孟照國說要回去的情況看,正是這種正常的恐懼心理的表現(xiàn)。孟照國的接近行為,直接暴露出根本就沒有什么外星飛船。沒有令人恐懼的事物,才不會有恐懼的心理,因此孟照國才會有三番兩次的接近的行為。不難看出,孟照國三次接近金屬怪物,僅僅只是現(xiàn)場作秀,表演給李洪�?�,這才是他真正的目的。
那么孟照國的三次接近怪物,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從孟照國角度講,他感受到了強烈的電擊感并聽到可怕的吼叫聲。但從李洪海角度講,他僅僅只是聽到了可怕的吼叫聲。從李洪海的角度看問題,就不難發(fā)現(xiàn),這三次可怕的吼叫聲,都是在孟照國離開他一定距離之后才聽到的,而孟照國一旦返回到李洪海的身邊,就絕對地聽不到任何的可怕吼叫聲了。同時聲音傳回的方向,正是孟照國所在那個方向,細加揣摩這一規(guī)律,不僅金屬怪物將被納入人們的視線,同時孟照國本人也將同樣地被納入人們的視線。
那么這是什么樣的聲音呢?首先是能夠聽到聲音,這就排除了超聲波和次聲波,這也就說明,外星飛船播放這種聲音的目的,是用地球上某種令人感到恐懼的兇猛動物的聲音來嚇阻孟照國,但孟照國與李洪海卻都沒聽出來到底是哪種兇猛動物的聲音,這就反過來說明外星飛船的科技模擬的水平實在太低,更沒有象錄音機之類最起碼的記錄設備,由此我們有理由懷疑這一聲音并不是由外星飛船所發(fā)出的。李洪海所稱的“象”,則與動物有某種共同的特點,什么樣的共同特點呢?說白了就是那聲音是由喉腔所發(fā)出的。我們知道,人類作為智慧高級動物,也是有喉腔的。兩個人的證言在不同的調查報告中有一些微妙的變化,比如,關洪聲最初對孟照國采訪的新聞報道中,稱是象喇叭發(fā)出的聲音(筆者分析,極可能是喇叭傳出播音員的聲音),但又有很大不同。明顯地有脫離喉腔特點的傾向。但是,隨著李洪海不斷被調查者問詢,最終經常被引用的是“斷續(xù)的尖叫聲”,又回歸到喉腔的特點之中。這個“斷續(xù)”二字,就不由得讓人想到人是靠呼吸生存的,如果只出氣而不吸氣,恐怕有性命之憂。而機器就根本不存在這個問題。
疑點八,為什么孟照國稱那東西為金屬怪物?
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xiàn)象,那就是孟照國在向山民們講述這個金屬怪物時,山民們一聽都知道那東西是外星飛船。正是因為山民們都知道那東西是外星飛船,才會在山民中炸窩,直接導致林場取證隊上山取證。那么,這個一聽便知的外星飛船,輪到孟照國親眼一看并且還親身感受到那東西的嚇阻后,孟照國反而只能稱其為金屬怪物,這說明什么問題呢?這就說明孟照國對外星飛船這方面的知識信息一無所知。那么孟照國對外星飛船一無所知又能說明什么問題呢?這就說明孟照國是不可能編造出連他自己都并知道的外星飛船的,不可能編造即意味著真實可信。也就說明,孟照國說是金屬怪物要比說外星飛船更加令人相信。
那么,孟照國是否真的對外星飛船一無所知呢?我們不妨從這幾方面分析問題。其一是外星飛船知識從上世紀80年代《飛碟探索》雜志創(chuàng)刊之后,不能說是人盡皆知,但也可稱得上是家喻戶曉。這方面的知識,不僅通過電視電臺報紙雜志等媒體傳播,人們在閑談雜議時也或有涉及。這即意味著,所有這些媒體和街頭巷議,十多年來對孟照國而言恰巧是一個空白。其二,孟照國目擊外星飛船之時,正是央視熱播探索不明飛行物專題系列片期間,由于其密度關系,就象廣告一樣,不論人們愿不愿看,理應能夠零碎地獲得外星飛船知識信息,但孟照國在家中有一臺電視機的情況下,恰巧地在為數不多的其它幾個頻道上觀看而錯過了接觸這方面信息的機會。其三,相信央視專題節(jié)目在山民中會小有影響,山民們難免會在日常閑談雜議時涉及到這一方面話題,孟照國與山民們在一起時,恰巧山民們都在談論別的話題。當這么多的恰合匯于孟照國身上時,就能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那就是孟照國平時很少看電視,很少看書報雜志,很少與人交往,處于一個對信息極度封閉的狀態(tài)。那么孟照國是否真的處于這么一種狀態(tài)呢?
孟照國家中有許多種植方面的書,直接證明了他并不處于對信息極度封閉的狀態(tài),而且還能夠證明他是一個求知欲很強的人。一個求知欲很強的人是絕不可能自我封閉或安于信息極度封閉狀態(tài)的。從孟照國與外星人討論的話題來看,他本人如果沒有足夠的知識信息,就沒有與外星人討論或談論的資本。而如果孟照國知識太少,外星人跟他談話便無異于對牛彈琴,更不可能讓這樣一個人來轉述外星人對地球問題的關注。這不僅直接否定了孟照國處于對信息極度封閉的狀態(tài),反而能證明孟照國廣泛地從媒體上涉獵了大量的知識信息。
孟照國在恢復記憶后對6月9日與黑衣女外星人接觸事件中的疑點
6月9日,孟照國向導林場取證隊上山,孟照國突然倒地之后,在他身上發(fā)生了一系列的怪事情。
疑點一,取證隊成員為什么都沒有看到外星飛船、外星人、光束、光球。
如果說外星飛船和外星人具有隱形性,我們無力加以反駁,但光只存在可見光與不可見光(紅外線、紫外線),也就是說孟照國所看到的光束和光球,都只能是不可見光,因此林場取證人職工看不見。那么反過頭來看,孟照國能夠看見,只能是他的眼睛視覺與眾不同,因此而能夠看到我們所通常定義的不可見光。但他的眼睛是否真的有如此特異功能,還需要得到實驗驗證。令人遺憾的是沒有任何調查者對此加以實驗驗證。
疑點二,7倍望遠鏡能看清20里外煙盒大小的東西?
如果說用7倍望遠鏡能看見20里遠一個奔跑的人,不論是否能分辯出是男是女,那眼睛已經不是飛行員的眼睛,而是宇航員的眼睛,而孟照國卻能看清楚一個幾乎靜止的煙盒大小的物體,恐怕只能用“千里眼”來形容了。這是個一檢驗就穿幫的破綻,但令人遺憾的是沒有任何調查者對此進行實際的驗證。
疑點三,女外星人在指揮職工們給孟照國脫褲子?
孟照國倒地之后,全身痙攣,其狀可怖。于是職工們將送到不遠處的一處臨時窩棚里休息,孟照國突然倒立身體用腳踹棚頂,于是團委書記李文學等人忙上前將他抱住,并給他解開被腰帶好讓他身體放松呼吸放松。而在孟照國的證詞中是這樣說的:“她(指女外星人)在指揮我四哥他們這些人幫我脫衣服,我死命地叫喊、掙扎,他們就是不理會我,有的人按住我,有的脫我的褲子。”這里我們必須搞清楚在場職工為什么要按住孟照國,其根本的原因是孟照國先有不停地掙扎甚至是倒立身體喘棚頂的舉動,然后才有按住他的行為。有職工給他解開褲腰帶,其目的是為了讓他身體放松和呼吸放松。因此可以完全地看出,職工們的行為,是完全在自己的意識控制之下的自主行為,根本就不存在有外星人對他們的意識行為進行了操控。而孟照國的所謂證言,已經將事實經歷完全顛倒,稱職工們先按住他并先脫他的褲子才導致他死命的喊叫掙扎。那么孟照國如此苦心積慮地顛倒黑白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就是為了“證明”有一個在場職工們都看不見摸不著的女外星人的存在,而且操控了在場的每一名職工的思想意識。退一步說,如果真有一個女外星人操控在場職工將孟照國按住并解開他的褲腰帶,那么這個女外星人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從孟照國與女外星人接觸的經歷中不難發(fā)現(xiàn),這個女外星人跟著孟照國的唯一目的,就是要與他發(fā)生性關系。由此可見,女外星人操控職工們給他解開褲腰帶的唯一目的,就是女外星人試圖“當眾”與他發(fā)生性關系。但孟照國稱在小火車上女外星人與他發(fā)生性關系時,他根本就沒有解開褲腰帶的行為和“必要”。既然女外星人與孟照國發(fā)生性關系沒有解開他褲腰帶的必要,那這個女外星人怎么會吃飽了撐得沒事操控職工給孟照國解褲腰帶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