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家母是自己父母對于配偶母親的稱呼,所以說,自己父母對于配偶父親的稱呼就可以是親家公。這是中國通用的稱呼方式,當自己父母與配偶父母見面時,一般都會以親家母、親家公互稱。
親家母最早起源于唐代,當時只是皇親國戚聯(lián)姻的稱呼,直到后來,這種叫法才廣為流傳。其實,親家母算是一個符號,因為這種叫法會拉近兩家人的距離,如果是直接稱呼名字的話,不僅太過生疏,而且也顯現(xiàn)不出雙方的關(guān)系,所以說,叫親家母會更親密一些,當稱呼子女配偶的母親為親家母時,會拉近距離。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對于親人的稱呼有著很細致的區(qū)分,比如曾祖父是什么輩分中提到的曾祖父的定義,同樣的親家母和親家也有不同說法,一般來說,親家母只可以稱呼配偶的母親,但親家就不一樣了,親家不僅可以稱呼配偶的母親,可以稱呼配偶的父母。一般來說,只有父母或者是親戚才會撐配偶的父母為親家,其他人是不可以這樣說的,如果這樣稱呼的話,則是對對方的不尊重。所以說,親家和親家母雖然存在區(qū)別,但稱呼方法都是一樣的,如果隨意使用的話,可能就會讓別人產(chǎn)生厭煩感。
當子女的婚事確定后,雙方父母一般都會見面吃飯,借此來談論結(jié)婚的具體事項。當雙方父母第一次見面時,不可以直接稱呼對方為親家公或者是親家母,這是對別人的不尊重,可以用xx爸爸媽媽來稱呼,顯得也親切,最好是用女婿或者是兒媳的小名,可以拉近距離,畢竟馬上就要成為一家人了,如果關(guān)系還那么生疏的話,恐怕不太符合常理。第一次見親家時,一定要展現(xiàn)出自己家庭的涵養(yǎng),不要給對方留下壞印象,畢竟以后還要繼續(xù)相處,如果第一次見面就鬧矛盾,孩子夾在中間也會很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