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符說
這種傾向于神秘主義的說法認為,趕尸這種法術屬茅山術祝由科,在某些書籍和傳說中甚至列出了詳細的做法。例如有些資料中提到,法師要用辰砂(朱砂的一種,其中以湘西辰州即現在的沅陵出產的質量最好,所以叫辰砂)放在死者的腦門、背心、心窩、手心、腳心七處以鎮(zhèn)七魄,填入耳鼻口以封三魂,再用神符壓住并用五色布條綁緊,并且用神符護住尸體頸部,配上咒語,尸體就會站起來隨法師離開,一路穿州過省夜行曉宿,直奔家鄉(xiāng)而去。據說解放前辰州還有賣符咒的店,這種符咒也被統(tǒng)稱為辰州符。當然,現在再也找不到了。
抬尸說
在臺灣《怪力亂神》電子報上,提供了一種比較符合電影表現的解釋。這種解釋是說,運尸人將尸體垂直地固定于兩根竹竿上,像抬轎般運送尸體。具體的做法是將竹子在尸體腋下穿過,并將手臂緊緊捆綁在竹竿上。尸體穿著寬袍大袖的壽衣,遮擋住了竹竿,在夜里遠遠看來,就像是一隊僵尸雙手伸直在前行。加之竹子是有韌性的材料,在承載重物時會因竹竿彎曲受力而上下晃動,連帶著,直立的尸體就像是在跳躍一般。
的確,這種造型和我們在僵尸電影中看到的僵尸十分相似。然而,在中央電視臺《走遍中國》電視節(jié)目中,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政協(xié)委員伍賢佑先生聲稱,他在1963年見過趕尸,尸體并不是伸直手臂蹦跳著前進的,而是垂下手臂,行走時如活人一般。并且,趕尸的法師也并不總是兩個人,很多時候,是只有一個人在前面領路,同時負責沿路撒下紙錢。
背尸說
這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說法,起源于解放初兩個解放軍戰(zhàn)士的經歷。在這種說法中,趕尸者實際上是輪流背著尸體趕路,借著夜色和寬袍大袖的掩護,故弄玄虛。不過這的確是重體力勞動,非一般人所能為也。而且,這種方式對于尸體防腐的要求比較高。
分尸說
這是一種有點“商業(yè)欺詐”性質的活動。在吉首大學文學院陸群教授撰寫的《湘西趕尸》一書中,曾經提到這種運送尸體的方法。趕尸人將尸體肢解,把頭顱和四肢裝在背上背負的箱子內,而撒紙錢、提燈籠、半夜趕路等等古怪行徑只是障眼法。同樣的,這種方法也對防腐技術要求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