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一座古墓里的兩口棺材埋葬了三個人。在山東省濟南市東郊的一處建設工地,施工隊無意中挖出了一座古墓。考古專家得知消息以后,立馬趕到現場對古墓進行搶救性發(fā)掘。經初步判斷,這是一座元代磚室墓。普通老百姓的墓葬一般以土坑墓為主,能修建這么豪華的磚室墓,墓主人生前一定非富即貴。一想到墓中說不定陪葬有珍貴的文物,專家內心感到有些激動。
進入墓室
雖然考古不同于盜墓,其首要墓的不是為了挖寶,但墓中的文物卻有著極高的研究價值。幾塊巨大的條石將墓門牢牢封死,想要進入墓室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兒。為了不破壞墓葬的完整性,每一塊條石都必須完整提取。專家進入墓室,朝天花板看了一眼,一枚銅鏡懸掛在墓頂正上方,因為古人相信這樣做可以保佑墓主人死后免遭災禍。
發(fā)現棺材
為了方便作業(yè),專家決定進一步采取大街頂式的發(fā)掘方式,考古隊員將散落在墓室內的棺材板分批取出,沒取出一塊就立即用高分子聚乙烯保護膜進行包裹,以防止棺木氧化干裂。沒過多久,墓室內的狀況開始清晰,一口保存完整的棺材擺放在墓室西側,地上散落著兩具骸骨,讓專家感到失望的是,墓室內并沒有陪葬品的蹤跡。
歷史塵封
揭開棺蓋板以后,專家用噴壺往里頭噴灑了一些酒精含量為95%的純凈水,經過仔細查看,卻失望的發(fā)現,棺材里頭除了骨頭別無他物,唯一有點研究價值的也就是那幾枚宋代銅錢了。由于墓中并沒有出土墓志或者文字姓的東西,墓主人姓甚名誰,生前有著怎樣的身份和地位,為何墓中只有兩口棺材卻出現三具人骨,這些問題的答案全都塵歸塵,土歸土,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