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年的熊熊烈焰,縱然風雨雷電不斷,卻無法撲滅這世上最不可思議的火山。每日,在阿塞拜疆的阿布謝倫半島上的一個10米長的山坡上,高高的火焰舞動,將炎熱的日子推向更加酷熱。這個神奇的景象被贊譽為“燃燒山坡”,成為阿塞拜疆著名的“火之國”,這片國土由于豐富的天然氣儲量,導致地表泄漏,形成了幾千年來數(shù)次自然火災的奇觀。
“燃燒山坡”的壯麗景象曾在古代引起頻繁關注,古老的瑣羅亞斯德教在此興盛,這一宗教建立于伊朗,約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傳入阿塞拜疆。在瑣羅亞斯德教中,火被視為連接人類與超自然世界的紐帶,是獲取靈性洞察力和智慧的媒介,同時也是凈化和維持生命的源泉,成為崇拜的核心。
在這片被譽為“火之國”的土地上,曾經有許多火災,但由于這些火災導致地下氣體壓力下降,對商業(yè)氣體開采產生了干擾,大部分火焰已經熄滅。然而,雅納爾達格大火成為僅存的少數(shù)幾個例子之一,也許是最引人注目的。傳說中,即便在馬可波羅穿越這里的鄉(xiāng)村時,他也被這神奇的火焰所吸引,而其他絲綢之路上的商人則傳播著這里火焰的奇觀。
如今,游客們紛紛前往阿塞拜疆的雅納達游客中心,目的不再是為了滿足宗教信仰,而是為了觀賞這一引人入勝的景觀。尤其在夜晚或冬天,當天空飄起雪花時,雪片在空中溶解,不觸及地面,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盡管雅納達格大火被冠以古老的火焰之名,有人認為這一特殊的火焰可能僅在20世紀50年代才開始燃燒。距離巴庫市中心30分鐘車程的地方,這片區(qū)域附近幾乎沒有其他建筑,只有一個咖啡館。
為了更深入地了解阿塞拜疆的火崇拜歷史,游客可以前往巴庫東部的阿特施加爾火神廟。從古至今,人們認為上帝就在這里,一些17和18世紀的歷史書籍中都有關于這個神廟的記載。這座神廟可追溯到十世紀或更早,其名字“teshgah”來自波斯語,意為“火之家”,神廟中央是建在天然氣噴口上的祭壇神殿,一直到1969年,祭壇上的火焰仍然燃燒著。
人類對這片火之國的創(chuàng)造力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充分利用這一免費的能源。有人在火焰上建造廚房,以此免費烹飪美食;有人將其改造成洗浴堂,每日在溫暖的火焰中洗個舒適的澡;有的地方甚至搭建了火焰燒烤架,成為真正的火焰燒烤。更為奇特的是,古老的絲綢之路商人將從中國傳播的火炕技術引入這里,將火山改造成了火炕,成為冬日暖意的理想去處。
在阿塞拜疆,這片被譽為“火之國”的土地,承載著豐富的火之傳承。無論是古老的宗教儀式,還是現(xiàn)代的旅游景觀,都使得這片土地上的火焰之光照耀著歷史與現(xiàn)實,將火之神秘傳奇?zhèn)鞒邢氯ァ?/p>